这些加印的美元如果流入市场,必然导致美元贬值。
影响货币汇率的因素有很多,但从根本上一国货币的购买力是由该国的财富生产能力决定的。想想看,中国在每年推出这么多房子的情况下,市场还能将房价推到如此高位
事实上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密切相关。其实,对于一种持续升值了20—30%的货币来说,出现一两个百分点的回调实属正常,哪怕是出现5个百分点的下跌也没什么了不起。影响货币汇率的因素有很多,但从根本上一国货币的购买力是由该国的财富生产能力决定的。很显然,更多资本的进入会促使美元价格升得更高,市场的赚钱效应也更加明显,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也变得更强。阴谋论者只看到了97年后面的故事,却忽略了之前发生了什么。
相反,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在出现贸易逆差后往往成为国际投机家瞄准的对象。到时,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不是中国、巴西、印度等国,而是美国自己。然而,过去盲目扩张却不断受到奖励的时代已经过去。
事实上,目前情况已经置中国经济管理者于生死抉择的两难之中。在《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中,中 国民生银行测算:中国铁道部资产负债率将超过70%,每年利息支出将超过1000亿元。中国中央银行在明显负利率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大幅度提升利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激发这个流动性危机。高速增长已经弃我们而去。
不仅如此,这些老板还在不断向银行贷款甚至借高利贷高价购买第二块土地进行开发。作为中国过去30年高速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中国众多企业对低成本模式具有高度的路径依赖。
一位从事商业地产的年轻商人告诉笔者,他亲眼目睹一些商业地产商为了卖出商铺,承诺给购买者10%的年租金回报。其三,金融监管部门出于对1990年代金融坏账再现的高度警惕,在最近两年督促中国银行业及时补充了大量资本。如果通胀恶化并刺激利率飙升,中小企业大规模地突然死亡,就 可能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了。对此,一位在东莞灯饰企业工作的普通网友简单而精辟地论述到:中小企业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利润。
长久的繁荣更是特别容易推动普遍的幼稚预测:明天还会像今天一样繁荣。而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抢购一切可以抢购的东西。任何转型都是过去路径的某种中断,而这种中断必然要以一部分经济主体的死亡作为代价。在过往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中,实体经济的调整压力已经积累太长时间,其修复过程也可能相当漫长。
进入专题: 实体经济 。这也是为什么天天喊转型但却收效甚微的关键原因。
中国的GDP依然能够维持高速增长的表象,但微观企 业盈利能力的丧失却将日甚一日—这是一幅典型的无利润高增长的图画。短期的流动性危机,可以通过中央银行释放流动性而获得舒缓,因为在 未来这些企业还可能盈利,因此债务可以得到偿还。
经济政策的两难正如热恋会让情人们智商降低一样,繁荣也可以让人迷狂。因时而变,虽是无奈之举,却也将 中国经济管理者痛苦挣扎的现状刻画得淋漓精致。在中国,中小企业的羸弱,实际上就是保护垄断和强势集团的 代价。次贷危机,日本地产泡沫都 是在因为央行扣动了利率这个扳机而几乎在瞬间爆发的。如果实体经济危机遍地开花,任何经济管理者都可能束手无策。对于一个对高速增长已经习以为常的国家,无论银行还是企业本身都有一种思维惯性,他们总是将过去的经验简单套用,误以为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流动性危机,高速增长很快就会重新回 来,咬牙挺过去,前面就是艳阳天。
不具有夺人眼球的震撼力,但却可能比金融危机更加致命。在2011年结束的时候,中国的煤电企业亏损面已经达到半数。
其目的要么是去从事高风险的各种投机,要么是以为坏时光会很快过去,要么干脆就是准备卷 钱跑路。不放松货币,大量企业的资金链会断裂,从而引发信用 风险的急剧上升,并触发利率的进一步飙升,开启经济的下降螺旋。
然而,这不是唯一的风险,在盈利能力不断下滑的同 时,中国大量企业同样面临重大的短期流动性风险。然而,一面是经济增速 的下降,另一面是不断攀升的各种成本、通货膨胀及资金成本(利率),这种中长期条件,对中国许多企业盈利能力所构成的打击将是摧毁性的。
事情的真相是:这些企业根本不是缺钱,而是完全丧失了盈利能力。中国由于没有复杂 的金融衍生产品,对利率可能没有那么敏感,但是温水煮青蛙,一旦利率提升在幅度与时间上超过阈值,其效果也会一样。这 一切,让中国的金融系统看上去似乎固若金汤。而在那些几乎完全缺乏财务约束的各种政府投资中,这种情况则更为普遍。
在 这种情况下,除了关门倒闭,恐怕别无他法。在这个时候放松货币,不唯中小企业根本拿不到贷款(要么拿到极高价的贷款),反而会推动通货膨胀,最终让那些健康的中小企业也陷 入灾难。
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这些企业的转型上,但这种转型不仅极其痛苦而且充满不确定。而它也往往暗示,高速增长的戏剧行将落幕。
目前这种形势,对于一直顺风顺水的 中国决策者而言,的确是30年未见之困局。有趣的是,强烈的贷款需求会让银行以及宏观管理当局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实体经济仍然强劲。
容易想象,如果利率在现在基础上快速攀升,其资金链的断裂也是高概率事件。但如细查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结构,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中短期内,中国最 为脆弱的环节不是其金融机构,而是其实体经济。他们赌的是总有一天会解套。然而,即便维持货币政策现状,实体经济将会延续目前一路下滑的趋势,用不了多久,我们 就会处处听闻资金链断裂的声音,而中国的资产泡沫破灭也就近在咫尺了。
显然,这是 需要时间加以修复的。显然,这种盈利能力丧失的危机根本不是通过所谓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挽救的,也根本不是 增加所谓流动性可以修复的。
在中国货币紧缩刚刚开始半年多之后,为数甚多的经济学家就开始呼吁放松货币,理由是中小企业资金极为紧张。需求的萎缩及成本的上升,意味着这些企业盈利能力的彻底丧失。
就我们所观察到的迹象,中国实体经济层面已经显示出与2008年极为类似的征兆。中国企业这种现金流困境,完全是企业基于过去的经验盲目扩张造成的。